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 

我們的品牌理念

 

 

流域收復:人與萬物共享家園的溫柔革命

 

在臺灣,每條溪流都流淌著農藥化肥的隱憂,每片淺山都見證著棲地的退縮。
我們從一個問題出發:能否讓「品牌」成為守護生態文化的起點?
於是,「流域收復」誕生了——這不只是口號,而是一場從土地長出的社會實驗。
我們相信,人與自然的共生,始於重新定義「價值」。

 

在坪林北勢溪,茶農以無農藥茶園來保全生物的家;
在苗栗石虎棲地,稻農以無化肥耕作修復水田生態鏈;
在屏東山區,小米田成為山麻雀與部落文化的共存基地。

 

每一片契作田,都是生態跳島;每一筆消費,都是棲地擴張的選票。
身為臺灣的B型企業,我們以「對世界最好」為準則,
證明獲利不必犧牲公平,商業能夠滋養公益。

 

臺灣藍鵲茶,坪林,流域收復,茶園

 

理論根源:代謝再生宣言

流域收復的核心價值,是回應「代謝斷裂(Social Metabolism)」揭示的資本主義下人類與自然物質循環的撕裂——農藥與掠奪式耕作切斷土地呼吸,農產品淪為商品鏈的末端碎片。

我們希望通過「流域收復」縫合這道裂痕:以友善農法重建資本代謝流程,讓茶園稻田重新成為連結城鄉的「養分」,使消費不再是剝削的句點,而是修復生態、支撐小農、重繫人地契約的再生節點。

 

>> 了解更多

 

核心策略:整合地方品牌

我們以「集水區」為單位整合茶農與稻田,堅持無農藥化肥的環境友善耕作,
並透過科學監測(如微氣候氣象站、紅外線相機、生態調查),
將生態指標轉化為品牌資產。
品牌不僅是市場辨識,更是將生態成本內化為經濟收益的社會契約。
當企業認養一座茶園,認養的是整條溪流的生物多樣性;
當消費者購買一包米,購買的是一塊石虎覓食棲地的永續。

 

>> 了解更多

 

參與式定價:重建產銷信任鏈

翻轉盤商的定價權,讓農民在採收前共同議價;
如此生產端的定價模式,將真實世界的外部性帶入價格,
茶葉不再只是商品,而是農家世代工藝與生態成本的總和。
這種「透明溯價」模式,不僅使農家的收入提升,
也讓消費者參與上游棲地的改變——因為買的不只是農產,而是流域未來。

 

>> 了解更多

 

企業ESG:採購清單變棲地藍圖

我們與65家企業發展出獨特契作關係:
企業以棲地復育的流域「田區」為採購單位,
獲得守護面積的計算、生物多樣性報告等,
同時將契作農產轉化為企業贈禮、員工禮品、ESG體驗活動。
這讓參與企業的ESG報告書不再停留在紙面,
而成為了真實的行動。

 

>> 了解更多

 

消費者行動學:從購買到共耕

我們設計「流域五感體驗經濟」——
您可以認養一株茶樹、參與古法炒茶、在石虎米田夜觀生態,
也可以購買「計算完成之增加覓食棲地」的稻米支持鄰田轉作。
當消費體驗深化為土地記憶時,
人們將願意為一杯茶多付價格,是為了延續茶園裡的蛙鳴。

 

>> 了解更多

 

永續不是選擇,而是共生的唯一解答

 

十年來,
我們在北勢溪上游及苗栗/台中石虎棲地,
促成友善茶園和友善有機稻田,萬物生態與農村共存共榮;
農家因參與「流域收復」契作,透過環境友善耕作成為環境的守護者。

 

當茶農林道賢指著茶園說:
「這片地現在是藍鵲的,我只是代管」;
當企業主管踩進泥田後,將年度採購預算主動提高;
當孩子們在生態導覽中,第一次辨認出糯小米—
我們知道,
這場溫柔革命正在改寫商業的基因。

 

邀請您,成為流域收復的「推力」。
無論是選購一包米、認養一塊田、或帶走一片山澗茶香,
您都在參與一部正在書寫的永續書籍——

 

讓我們在產銷紀錄的數字間,為萬物保留註記。

 

追蹤FACEBOOK,獲得最新活動及商品訊息~